6月沪苏浙皖新成立企业数量增长约23.22%

  发布时间:2025-07-06 10:00:18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来源:国际金融报155825家!天眼查数据显示,与今年5月相比,6月沪苏浙皖新成立企业数量增长约23.22%,稳增长、保主体的政策举措成效显现。保市场主体是稳住经济大盘的关键举措。为最大限度降低新冠肺 。

来源:国际金融报

155825家!月沪约天眼查数据显示,苏浙数量与今年5月相比,皖新6月沪苏浙皖新成立企业数量增长约23.22%,成立稳增长、企业保主体的增长政策举措成效显现。

保市场主体是月沪约稳住经济大盘的关键举措。为最大限度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的苏浙数量冲击,今年4月以来,皖新从留抵退税、成立减免房租,企业到开展专项行动、增长强化金融助企纾困力度,月沪约长三角三省一市先后出台了一批稳增长、苏浙数量保主体的皖新政策举措。

在政策精准滴灌下,市场信心逐步修复,企业活力逐渐复苏。

30606家、49376家、40993家、34850家,根据天眼查数据,今年6月份,沪苏浙皖合计新成立企业155825家,较5月的126458家增长约23.22%。

特别是上海,随着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6月份新成立企业数量接近5月份(10364家)的3倍,基本恢复到今年3月(31842家)水平。

按区域看,奉贤区新设企业接近1万家(9316家),占比30.44%。嘉定区也是企业落户的重点区域,6月新成立企业4623家,占比15.11%。浦东新区、青浦区、松江区、崇明区新成立企业也超过2000家,占比分别为9.21%、8.29%、7.65%和6.63%。

从行业看,按国标行业分类,新成立企业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共12820家,占比41.8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也是重点行业,新成立企业数量分别为6535家和5277家,占比21.35%和17.24%。

值得关注的是,6月新成立企业中也有不少大手笔的投资。其中,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有2300家,占比7.51%;注册资本在500万到1000万元的企业2883家,占比9.42%。其中,不少企业属于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六大重点产业。

“企业和城市是共生依存的关系。”复旦大学全球科创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凯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更多企业落地上海,将拉动经济发展,促进各种要素在城市融通,也将带来丰富的就业、服务、产品等资源。

“特别是高能级企业的集聚,更能够提升城市整体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人民幸福感。”姚凯指出,“而城市的政策制度环境、营商环境、服务环境、人文环境等,构成了企业成长所需要的有机生态,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辐射能力、资源配置能力、产业链升级能力。”

据悉,上海正加快构建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计划年内培育创新型企业1万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5000家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0家以上,继续在全国保持前列。

对此,姚凯认为,上海要构建世界一流的营商环境,需要以更大力度简政放权,优化外商投资管理和国际人才服务机制,完善对各类市场主体的保护保障机制,同时发挥上海在长三角区域的引领作用,为总部企业在长三角地区设置分支机构创造政策便利,为公司各类要素的流动创造更加自由的环境。

苏浙皖的新成立企业数量也增长约一成。根据天眼查数据,与5月份相比,三省6月份新成立企业数量环比分别增长7.9%、7.0%和8.9%。从所属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合计占比超过50%。同时,三省新成立的企业中,注册资本超过1000万元的占比均高于上海,分别达14.49%、12.61%和8.18%。

“随着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深入推进,G60科创走廊加速建设,多重战略叠加为企业发展创造了巨大机遇。”姚凯说,日益完善的政策制度环境,促进了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要素畅通流动,为企业辐射长三角、深耕中国市场、融入全球产业链构建创造了优质环境。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