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院校成双一流学生考研选择,媒体:有助破除考研唯名校论

冰启/中国青年报
近日,普通教育部宣布,院校研选研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将于10月5日开始报名。成双除考这也标志着一年一度的流学论考研大幕即将拉开。近年来,生考考研竞争日趋激烈。择媒助破其中,名校“逆向考研”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普通选择。一些本科毕业于“双一流”建设高校的院校研选研学生,在考研时不再局限于报名“双一流”建设高校,成双除考普通院校也逐渐成为他们的流学论选择。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布,生考近年来,择媒助破在广外接收的名校推免生中,来自“双一流”的普通高校生源每年占比基本在30%-40%之间。
“逆向考研”是以考研学生本科就读学校与报考学校的身份、等级作为判定依据。从“双非”(非“一流大学”、非“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到“双一流”高校,这是“正向考研”,而从“双一流”高校到普通院校,则属于“逆向考研”。在大多考研生追逐名校,把考研作为第二次高考,以获得名校身份的考研大潮中,“逆向考研”就显得有些另类。其实,理性的考研本就不该以追逐学历为首要目标,而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提升自己的能力。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逆向考研”,会推动破除考研中的唯名校论。
对于“逆向考研”,考研生有不同的看法。有的来自普通院校的学生质疑,“逆向考研”的学生挤占了他们的考研机会,“双一流”院校毕业生就应该继续选择“双一流”高校考研。还有考生认为,之所以选择“逆向考研”,是因为这些学生考不上“双一流”,只有退而求其次。这都是从学校身份、层次角度看待考研,认为提升学校身份、层次的考研,是“追求上进”,而选择一所身份、层次更低的高校读研,则“不思上进”。
在高校存在身份、等级的唯学历、唯名校评价体系中,有这样的论调并不意外,考研热就与此密切相关。地方本科院校的毕业生,是考研大军的主力。不少人考研的主要目的,就是想进一所名校,获得更好的学历身份。有的考研生为了实现进名校的目标,不惜“二战”、“三战”。但是,这却并非理性的考研,以提升学历为主要目标的考研,除刺激考研之外,还会加剧学历内卷。
从高校办学的角度看,一流大学不代表所有学科和专业都是一流,同样,一些综合排名不高的大学却在某一学科或专业上实力卓群。因此,在本科教育阶段,学生选择综合实力强的大学,接受通识教育,而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则选择办学实力强的学科、专业,是更为理性的研究规划。
2021年,我国共招收研究生117.65万人。其中,招收博士生12.58万人,硕士生105.07万人。根据2020年教育部等三部委发布的《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我国将以服务需求为导向,合理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坚持供给与需求相匹配、数量与质量相统一,保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培养能力相匹配的研究生教育发展节奏,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适度超前布局,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稳步扩大。而扩大硕士研究生规模,将主要由普通院校进行。也就是说,到非名校的普通院校读研,将会是大部分考研学生的选择。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要让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质量与社会需求紧密接轨,就必须扭转源于精英教育时代的“身份教育”与“学历社会”问题,推进教育观和人才观转向“能力社会”。本科毕业生选择深造读研,要以提升能力作为规划的基线。而“逆向考研”这样的说法,也就不再有市场。
相关文章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8月30日,、、发布2022年半年报,工行并召开业绩发布会,至此,四大国有银行上半年成绩单出齐。总体看,上半年国有大行发挥银行业“头雁”作用,进2025-07-07
A股突然大跌,原因找到了! 十多家基金紧急解盘,信息量很大!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中国基金报 8月31日“A股”又跌上热搜。A股三大股指今日继续震荡下跌,上证指数收跌0.78%,收盘险险站住3200关口;创业板指收跌1.2025-07-07美的、格力、海尔三大家电巨头“压轴PK”:谁最赚钱?谁净利增速最快?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证券日报之声随着8月30日晚、同步交上成绩单,目前三大家电巨头半年报均已出炉。虽然外部环境严峻,但在多元化、全球化之下,三家企业在营收和净2025-07-07二季度保险业偿付能力总体稳定 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达220.8%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郑嘉意 北京报道8月31日,中国银保监会召开偿付能力监管委员会第十六次工作会议,分析了保险业偿付能力和风险状况,研究了2022年第二季度保险公司风险综合评级结果。据银保监会披露,二2025-07-07- 摘要【10月以来最高涨幅超40% 多只医药基金业绩亮眼】近期,多只医药主题基金业绩亮眼。数据显示,10月以来,截至11月18日,在收益率超过20%的168只公募基金中不同份额分开计算),医药主题基金的2025-07-07
- 来源:北京商报三个月内,115部影片先后上映,2022年电影暑期档于8月31日进入最后一天。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截至8月31日18时30分,今年暑期档共报收票房91.23亿元,较2021年增长近20亿元2025-07-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