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达亚洲:放缓加息步伐预期升温 美元指数跌跌不休

11月14日,邦达步伐不休上周五,亚洲预期欧盟委员会表示,放缓在经济陷入衰退、加息通胀高达两位数以及俄乌冲突持续的升温背景下,区将面临一个严峻的美元冬天。 欧盟委员会周五大幅下调了对明年经济增长的指数预期,预计几乎不会出现增长,跌跌并上调了对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的邦达步伐不休预期。官员们认为,亚洲预期经济正在萎缩,放缓并将在明年第一季度继续萎缩。加息欧盟委员会表示:“在不确定性升高、升温能源价格高企、美元家庭购买力减弱、指数外部环境走弱和融资条件收紧的情况下,预计欧盟、欧元区和大多数成员国将陷入衰退。价格压力不断扩大,通胀峰值预计将被推后至年底出现。” 欧盟委员会估计,今年的平均通胀涨幅为8.5%,2023年为6.1%,这两项预测都明显高于7月份的预测。该委员会对2022年的经济增长预测上调至3.2%,但这只是因为欧元区迄今为止的表现好于预期,而明年的经济增长率预计仅为0.3%,大幅低于此前预测的1.4%。
另外,在美国10月CPI数据意外显著回落后,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委员、费城联储主席哈克表示,接下来的几个月里,鉴于此前已经实现的加息幅度,随着政策利率达到足够限制性的位置,预期美联储将放缓加息的步伐。哈克也不忘强调,即便加息幅度从75个基点下降至50个基点,依然是重大的政策举动。哈克列举称,从1983年以来美联储FOMC总共决定加息88次,其中有75次加息的幅度都低于50个基点。哈克在讲话中补充道,在明年的某个时间点,预期美联储将会把利率维持在限制性水平上,然后让货币政策自己发挥作用,让更加昂贵的借贷成本去影响经济。至于明年政策路径怎么走,哈克继续强调“要看数据”,如果情况不对劲美联储总是能继续紧缩的。
今日需要关注的数据有,欧元区9月季调后工业产出月率和欧元区9月工作日调整后工业产出年率。
上周五美元指数大幅下挫,失守107.00关口并刷新12周低位,现汇价交投于106.70附近。日前美国公布的通胀数据表现逊于预期和美联储官员发表的鸽派言论升温美联储放缓加息步伐的预期是施压美元指数持续下挫的主要原因。此外,市场的风险情绪转暖打压美元的避险买需也对汇价构成了一定的打压。今日关注107.50附近的压力情况,下方支撑在106.00附近。
欧元/美元
上周五欧元大幅攀升,突破1.0300关口并刷新13周高位,现汇价交投于1.0330附近。美元指数在美联储放缓加息步伐预期升温的打压下持续下挫并失守107.00关口是支撑欧元攀升的主要原因。此外,欧洲央行的加息预期也持续对汇价构成支撑。今日关注1.0400附近的压力情况,下方支撑在1.0250附近。
/美元
上周五英镑大幅攀升,突破1.1800关口并刷新6周高位,现汇价交投于1.1790附近。除美元指数在多重利空因素的联合打压下持续下挫并失守107.00关口是支撑英镑攀升的主要原因外,时段内英国整体表现良好的经济数据也对汇价构成了一定的支撑。不过,对英国经济衰退的担忧情绪限制了汇价的上升空间。今日关注1.1900附近的压力情况,下方支撑在1.1700附近。
相关文章
受集采冲击扣非净利下降3成 通化东宝:加大对零售渠道、民营医院等集采外市场投入
今年5月落地的胰岛素专项集采,相关影响已在上市公司半年报中体现。继“国产胰岛素之王”603087.SH)披露上半年营收下滑43%,且亏损1.98亿元之后,另一家国产胰岛素龙头600867.SH)披露上2025-07-0710银行业绩快报预喜 归母净利增速均超15% 机构调研透露下半年信贷投放趋稳信号
财联社7月22日讯记者 徐川) 8月上市银行中报季即将开启,本月已有10家城农商行率先披露业绩快报,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超38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26%。从盈利表现看,截至二季度末,10家银行归母净2025-07-07-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介绍称,上半年,中央企业全力以赴保能源电力供应,努力实现稳产稳供稳价,目前发电机组应发尽发,电力供应安全稳定。电煤的中长期合同履约率超过了96%,向2025-07-07
- 7月22日周五,欧洲央行加息。当地时间7月21日欧洲央行公布利率决议,意外大幅加息50个基点,直接告别负利率时代,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加息,本次加息主要是由于欧洲通胀有失控风险,使得一直偏鸽派的欧洲央行2025-07-07
欧洲投资界高管看好中国:目前正是对中国内地进行长期投资的大好时机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时报综合报道】香港《南华早报》21日报道称,德国安联集团旗下的资产管理公司安联投资的首席执行官托比亚斯·普罗斯日前接受该报专访时表示,中国不是“风险地带”,目前正是对中国内地进行长2025-07-07- 近年来,造车成为了极为热门的话题,不少手机厂商都与“造车项目”保持密切联系。前有以技术赋能的角色深度参与汽车项目的华为,后有自己成立造车部门的小米,这都在向外界表露手机厂商发展的新趋势。7月22日,据2025-07-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