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四大行!银行“生前遗嘱”又添新工具 监管开闸发行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

财联社4月29日讯(记者 姜樊)讯,生前遗嘱作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事关损失工行、大行农行、银行又添中行、新工行总吸收建行今日接到央行、具监银保监会共同下发的管开《发行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这意味着未来这四家大型银行可以通过发行相关债券来提升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非资
“作为全球系统行重要银行,本债四大行需要列一份 ‘生前遗嘱’,生前遗嘱如果其出现了风险并进入处置阶段,事关损失可以有序地通过处置计划来降低其对整个经济的大行冲击,TLAC就在这时派上用场。银行又添”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新工行总吸收银行在传统的具监资本补充之外,还可以通过非资本债券来吸收资金,以满足监管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在TLAC方面的相关要求。
亦有业内人士表示,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在其他国家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中的应用十分普遍,但在我国仍属空白。而从当前国内外宏观形势来看,在经济发展中的相关风险仍在不断释放,大型银行机构夯实资本仍然十分重要,这将为我国经济稳健发展提供保障。
去年10月份,中国版TLAC管理办法来了。这份由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给全球系统行重要银行设置了两道标准,即我国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风险加权比率应于2025年初达到16%、2028年初达到18%,杠杆比率应于2025年初达到6%、2028年初达到6.75%。
有业内人士测算,若以16%的TLAC为目标要求来看,四大行总体缺口规模上万亿元左右。这意味着未来几年,我国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距离达标仍有距离,但压力可控。
“要填补这一资金缺口,仅依靠资本补充对于银行而言压力较大,因此允许银行发行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对其达到监管相关要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据银行人士介绍,从国际上看,一些系统重要性银行银行发行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的规模,在其TLAC资本结构中的占比往往可达10%-20%。
值得一提的是,《通知》中明确规定,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的受偿顺序,劣后于《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规定的除外负债,优先于各级别合格资本工具。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应当含有减记或转股条款,当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进入处置阶段,二级资本工具全部减记或者转为普通股后,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可以强制要求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以全部或部分方式进行减记或转为普通股。
“这符合此前市场预期。”一位银行业内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当前银行发生风险之后,损失吸收的顺序通常首先是银行股本吸收损失,普通股跌到一定价格之后会触发其他一级资本的减记或者转股。如果其他一级资本消耗完之后,可能会启用二级资本吸收损失。而银行进入风险处置阶段之后,则将使用TLAC来吸收损失,这就意味着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在此时将出场使用。
此外,《通知》还明确指出,发行人应充分、及时披露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相关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地揭示债券特有风险,包括但不限于次级性风险、减记损失风险、转股风险。同时,发行人应提升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的市场化定价程度,增强对各类投资者的吸引力。发行人及受其控制或有重要影响的关联方不得直接或变相购买其发行的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
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这类非资本TLAC债券的发行人是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具有收益较高、风险较低的特征,预计会受到外资投资者的青睐,这也将对推进我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有所裨益。
相关文章
布局“合成生物”“6G技术” 上海打造五大未来产业集群 力争2030年产值达到5000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张梓桐 上海报道近日,上海出台《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 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吴金城在11月23日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2025-07-06- 来源:华尔街见闻本周稍早一些机构就发出了逼空行情走到尽头的警告:认为美股熊市的反弹已结束,因为现在重心是担心经济增长,建议投资者寻求债券的庇护;美银称市场空头回补将完成。华尔街机构又发出看空美股的警告2025-07-06
去年扣非净利润亏损864万 泰禾智能三大类主营产品毛利率均下滑
每经记者 黄鑫磊 每经编辑 董兴生 4月8日,603656,SH)发布2021年年报。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9亿元,同比增长9.23%;归母净利润3840.47万元,同比下降11.56%;2025-07-06- 秦刚大使在“铭记英雄—纪念飞虎队80周年及二战时期美国援华空军历史图片展”上的讲话:诺顿·施瓦茨将军,查尔斯·博尔登将军,杰夫·格林会长,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我在今年驻美使馆云上春节招待会上曾说2025-07-06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本报记者 昝秀丽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11月21日在2022论坛年会上表示,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应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服务实体经济2025-07-06
- 周五,经济学家们再次提高了他们对美国通货膨胀的预测,并下调了对2023年大部分时间的经济增长的预期,强调了在美联储试图遏制几十年来最快的价格增长的情况下,前景的风险越来越大。根据受调查的72位经济学家2025-07-0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