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奥斯卡正在走向失败,美国制片人称“奥斯卡已死”
► 文 观察者网 郭肖 “奥斯卡正在走向失败”,美媒美国在第94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举办之际,奥斯奥美媒《洛杉矶杂志》发出这样的卡正卡已感慨。 文章先谈到了奥斯卡的走向制片“光圈2025”,这项力求增加奖项影片多样性的失败死计划,要求一部电影的美媒美国演员和工作人员中,必须要有足够的奥斯奥黑人、同性恋者及残障人士,卡正卡已否则无法提名“最佳影片”,走向制片计划将从2024年起开始实施,失败死制片人亲自提交剧组人员构成情况。美媒美国多名好莱坞电影从业者对此表示不满,奥斯奥认为限制了创作者的卡正卡已发挥。 然而,走向制片该媒体也指出,失败死其实近几年,奥斯卡颁奖礼一直在走下坡路,收视率一降再降,疫情虽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掩护”,却无法扭转这一趋势,并且评委们和观众的分歧也很大,一些获奖的影片很多观众根本没听过……有业内人士直言,如今谈改变奥斯卡恐怕为时已晚,“2025计划”可能会是压死该颁奖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位美国制片人也给出了相同的评价,“我认为奥斯卡已死”。 “奥斯卡光圈2025”颁布于2020年,由黑人导演阿娃·杜威内(Ava Marie DuVernay)牵头提出,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下称“学院”)制定标准。学院官方曾称,该计划旨在增加奥斯卡的多样性,促进平等和包容,将从2024年开始实施(第96届奥斯卡颁奖礼)。 新计划中比较受瞩目的两个改变围绕“最佳影片”这一奖项,一是,从第94届奥斯卡(今年的奥斯卡)开始,最佳影片提名数量将增加到10部,且不再浮动,为固定数量。 第二点是,从2024年开始,对“最佳影片”的定义有了新标准。新标准从“荧幕呈现、主题与叙事”“创意团队主管+部门主管”“行业机会”“观众开发”4个方面着手,要求电影的人员构成中必须有亚裔/拉美裔/非裔/印第安土著/中东/北非、夏威夷原住民等少数族裔(以下简称“少数族裔”)以及女性/少数族裔/LGBTQ+/精神或身体有疾病的少数群体(以下简称“少数群体”,包含少数族裔),并对这些群体在电影团队中所占比例做出要求。 例如,要想达到“荧幕呈现、主题和叙事”这一标准,必须符合以下三个标准之一: 1、主角或重要配角中至少有一个人是少数族裔; 2、其他配角中,少数族裔的人数必须在整部电影的演员总人数中占比30%以上,且需来自两个不同族裔; 3、主线叙述必须围绕少数群体展开; “创意主管和部门主管”这一标准要求在选角导演、摄影师、作曲、服装设计、导演、剪辑、视效主管等人员中必须包含至少2个少数群体,且在创意主管、部门主管这两个职位中,至少有一人来自少数族裔。 此外,该标准还要求电影的营销、公关或发行团队中,必须有多位少数群体高管。 一部影片要想提名“最佳影片”,必须满足四个大标准中的至少两个。 第94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即将于美国时间3月27日晚举行,如若按照前述标准,今年提名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甘草披萨》《贝尔法斯特》《犬之力》都不符合资格。 近日,《洛杉矶杂志》发布了一份针对“光圈2025”的采访报道,指出很多好莱坞从业人士对这一计划不满,有工作人员抱怨,本来拍摄一部电影就有很多东西要操心,结果现在你还得关心你身边人的性取向,了解对方是否有精神问题,可这是个人隐私,有人根本不想公开。 有从业者在接受采访时直接冷嘲热讽,“我的意思是,为什么(在这个新标准里)没有动物?”还有人坦言,“学院不是为了庆祝一部好电影,而是为了让人产生不快。” 一位电影人补充称,新的标准对创作提出了一种挑战,一个创作者可能没办法去讲述他真正想要讲述的故事。 另一位制片人则表示,这项计划意味着奥斯卡的终结,“还有回头路可走吗?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奥斯卡已死。” 还有从业人士直言,如今改变恐怕为时已晚,近几年,奥斯卡颁奖礼的收视率本就一再下降,2014年到2021年,收看人群从4370万下降至985万。因此,不少业内人士担心,这恐怕会成为压死颁奖礼的最后一根稻草。 数据隐私也引发担忧,有业内人士指出,一个最终目标仅仅是颁发小金人的机构,有什么资格拥有一部电影的人员构成资料,还想了解这些从业人员是否有精神疾病,性取向是什么,他们会用这个数据来干什么?一位资深制片人表示,“这是一种侵犯”。 洛杉矶时报指出,另一个不得不正视的问题是,给电影投票的学院评委们与电影观众之间的喜好、分歧越来越大。 值得一提的是,回看奥斯卡“最佳影片”的颁奖历史,这一奖项大部分时间都颁给了英语系电影,非英语国家一般只能竞争“最佳外语片”,而该奖项严格限制,每个国家只能选送一部电影。虽然“光圈2025”将“最佳影片”和“最佳外语片”的提名数量均增加,但有美媒曾指出,这个增加根本没用,评委们投出了一些大多数人根本没看过的电影,分歧显而易见。 文章认为,其实也不用深究具体原因,唯一的结论是,“奥斯卡正走向失败,‘光圈2025’的初衷再好,可能也无法掩盖这个结果了,按照这个速度,恐怕到2025年,哪怕是最公平、最多样化的电影制片人也不会在乎他们是否获得奥斯卡奖项了,因为,已经没有人再看了。”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脱欧”影响英国经济?苏纳克:坚持“脱欧”,不会效仿瑞士
- DAO与Web3治理的复杂性
- 国家网信办集中整治涉虚拟货币炒作乱象
- 我国首条永磁磁浮轨道交通工程试验线竣工
- 北京天桥艺术中心:11月21日至23日暂停演出及相关活动
- 一汽奥迪销售公司低调“南迁”,网传杭州市给予全方位支持
- 银行理财破旧立新 稳健发展笃行不怠——银行理财应对多重挑战,产品业绩表现可圈可点
- 东部战区继续位台岛周边海空域组织实战化联合演训
- 营收44.81亿元、亏损同比收窄64.62% 顺丰同城年中交卷:即配市场将引发“边界想象”?
- 加快大尺寸组件落地!光伏组件龙头协鑫集成拟整合旗下大光伏制造业务
- 软银245亿史诗级巨亏:没有了Bank,只剩下Soft?
- 《独行月球》带不活电影院
- LPR报价连续三个月未动 什么原因?年内是否还有下调空间?
- 英央行加息 用处大不大
- 最大障碍或被推翻,美国海风启动?
- 河北廊坊取消户籍社保等限制性购房资格条件
- 证监会上市部李明:全市场质押市值占比已降至4.07%
- 日媒: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将出席安倍国葬
- FBI突袭海湖庄园遭特朗普斥“不恰当”,搜查原因不明
- 海南:对符合条件的滞留旅客自今日起分类分批安排返程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