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的未来在于回归日常

张田勘
据媒体报道,月饼于9月10日中秋节当天,归日有不少店铺开始以低价甩卖月饼。月饼于一家大型超市只有一张小小的归日桌子摆放月饼,并且月饼种类单一,月饼于数量不多。归日原价128元的月饼于月饼,此时只需要19.9元。归日这个消息至少说明两个问题,月饼于一是归日月饼需要回归日常,二是月饼于月饼需要寻找未来或新的出路。
月饼的归日回归是指月饼要重新走入寻常百姓家,不再成为高端或“贵族食品”。月饼于这些年,归日商家通过各种努力把月饼打造成高端产品,月饼于一方面体现为高糖、高脂肪、高盐,另一方面则是精美绝伦的包装以及超乎寻常的价位。针对前者,一般情况下,月饼的糖含量高达45%-55%,油含量高达30%以上,盐含量也较高。因此,月饼也被称为“热量炸弹”,使得不少人包括一些糖尿病患者、肥胖人群等不愿食用和品尝月饼。
至于后者,月饼原本属于大众食品,可是这些年却渐渐背离原意,成为送礼的“佳品”。更有甚者,一些月饼在兜兜转转之后又回到送礼者手中。由此,月饼的外包装也越来越精美,越来越炫目,而且价格也水涨船高。不过,这样的月饼也就是在送礼的那一瞬间满足几秒钟的观感,却没有什么实际用处。
鉴于这些弊病,月饼回归日常也就成为必然。值得庆幸的是,月饼的过度包装问题首先得到了遏制。在《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落地实施后,今年的月饼较于往年的豪华包装有所改观。中国消费者协会等单位共调查月饼商品达8000余个独立销售单位,月饼包装层数均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要求,其中线上浏览的7191件商品、线下随机走访的12家店铺均未发现包装层数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同时中消协消费维权志愿者也反馈未发现月饼包装层数超标的情况。
不过,这只是回归的一个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如何让月饼成为人们喜欢吃和愿意吃的食品,使月饼回归食物的本来属性。这也提出了另一个问题,如何让月饼拥有长久的未来,不仅限于中秋节前后的时间,而是成为像茶歇一样的食品。
根据调查,每年中秋之后必然有月饼大量过剩,过剩的月饼有几种出路。一是回收再出售,许多零售商到月饼厂那里购买月饼,再将月饼送到乡下的集市去出售;二是发放福利,厂家回收卖不出去的月饼后,分发给厂里的员工们作为福利;三是就地销毁;四是用来喂猪;五是陈货旧用,把馅留下,来年再加外皮制成月饼重新出售。
这些处理月饼的方式既不利于健康,也是对物质、钱财和人力的极大浪费。因此,让月饼回归为一般的普通食品,是拯救月饼的最好方式。这就需要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从管理上看,需要像制定《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一样制定月饼的糖、脂肪和盐等的含量,如果不达标,不得上市售卖,让低糖、低脂肪、低盐的健康月饼占领市场。
其次,从商家和市场来看,要培养薄利多销和长销的机制,逐渐消除月饼暴利的土壤。现在月饼的成本上限通常不会超过11元/个。若是常见馅料,单个月饼的成本下限在3.5元。以一个月饼礼盒有6-8个月饼推算,制作的总成本在30-50元/盒,月饼的毛利率高达50%-60%。
市场是消费者培养的,应当以科学和健康的饮食观指导消费者,当观念产生变化后,就会以购买和食用低糖低脂低盐和普通价格的月饼为时尚,让暴利的高糖、高脂、高盐的月饼和过度包装的月饼没有市场。那时,月饼就会像人们消费其他小吃和点心一样,一年365天都可以食用,这也在某种程度上避免了月饼在中秋之后被浪费的命运。
相关文章
- 11月21日,行长刘金出席“论坛2022平行论坛——国际变革下创新投资合作新趋势”,并以《积极开拓全球金融资源配置新格局》为题发表演讲。刘金表示,2022年以来,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国际投资的结构与机制2025-07-06
- 热点新闻:6月29日至8月4日,美国在夏威夷群岛和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及周边海域举行全球最大规模的“环太平洋-2022”海上联合军事演习,共有26个国家、38艘水面舰艇、4艘潜艇和170架飞机,大约2.52025-07-06
- 本报记者 曹政近日,北京健康宝发布新版,结合北京市最新防疫政策及用户反馈,对扫码结果展示、到访人登记簿、疫苗接种状态等功能进行优化升级。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新版本核酸检测天数计算规则有所调整,每日2025-07-06
- 通讯社7月2日消息,的工作室暴雪娱乐Blizzard Entertainment)表示,其已收购总部位于波士顿的工作室Proletariat Inc.,以增强对其高人气游戏《魔兽世界》的支持。据报道,2025-07-06
临港浦江园区企业壁仞科技BR100芯片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最高奖
9月1日,卓越人工智能引领者Super AI Leader,简称SAIL奖)在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式上公布。临港浦江园区企业壁仞科技原创架构“BR100:大算力人工智能通用GPU芯片”,从802025-07-06光伏组件厂联合停产抵制上游涨价?集体停产是假的,但苦水是真的
澎湃新闻记者杨漾光伏产业链新一轮击鼓传花式涨价依然不见拐点。在上游多晶硅、硅片、电池大幅涨价背景下,下游组件端的成本压力爆棚。近日,网传多家主流光伏组件制造商于6月底7月初集中停减产,其中包括隆基、晶2025-07-0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