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董路君:进一步强化保险业国际监管协同 共同完善RCEP规则下的保险健康发展机制建设

转自:上海证券报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韩宋辉)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副会长董路君11月22日在2022论坛年会上表示,中国RCEP(即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推动各成员国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保险步强保险RCEP的行业协会险业协同下签订,让整个区域经济合作与贸易投资变得更为便利。董路该协定生效的君进监管健康机制建设当天,中国与东盟、化保澳大利亚、国际共同规则新西兰之间的完善货物贸易立即实行零关税,比例超过65%。发展协定实施必将进一步促进本区域的中国商品流动、技术流动、保险步强保险服务流动、行业协会险业协同下资本流动,董路推动区域内产业链、君进监管健康机制建设供应链、化保价值链的融合与重塑,同时在优化产业链和供应链结构基础上,为跨境金融扩展了服务对象和合作伙伴,资本要素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将得到充分发展。
一是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和标准等制度型开放。RCEP成员国之间的金融发展水平、体系完善程度、金融基础设施差异都比较大,各方应根据各国的国情和特点坚持开放合作,坚持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坚持长期化、动态化的跟踪研究,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国别策略,支持政策规制、产业技术与服务落地,共同维护多边主义,不断推进区域的经济一体化进程。
二是加快构建数字化的新基建基础技术支撑。从中国保险行业当前实践来看,保险业加速迈入数字化时代。上海保交所是银保监会直接管理的、重要的保险基础设施,目前已经搭建了保险、再保险、保险资管等业务平台,为各类保险活动提供技术、系统、规则标准等基础性的公共服务,着力发挥统一、集中市场的规模效应,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交易效率,促进保险要素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通,为保险业与其他金融行业的互联互通提供基础服务支撑。
三是RCEP对金融风险管理提出更高要求。金融服务首次引入新金融服务、金融信息转移和处理等规则。这些规则不仅促进对外直接投资的扩大,也对国内相关政策和服务体制提出新要求,在为金融机构创新业务模式和海外数据传输带来新的便利的同时,也对网络安全、数据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市场稳定带来新的挑战。在企业经营方面需要重点考虑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如何兼顾和融合,在宏观调控和风险监管方面需要研究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如何统筹和协调。政府部门高效履职尽责、公民企业充分具有维权意识、司法环境客观公正公平,这些对于经济发展、风险管理和民族获益至关重要,需要各国结合自己的国情深入探索,进一步强化保险业国际监管协同,共同完善RCEP规则下的保险健康发展机制建设,多措并举,强化与跨境资金流动、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金融诈骗、环境社会风险等领域的协同,积极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挑战,维护市场稳定。
董路君表示,下一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将充分履行自律、维权、服务、交流、宣传的基本职责,发挥行业组织的优势,与中国保险机构一道与成员国同仁一起同心协力更加高效精准地推动RCEP国家经贸往来和服务合作,构建多元化经贸合作关系,努力打造保险行业新时代开放合作的新格局。
相关文章
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加快社会领域补短板 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记者 韩宋辉“我国总储蓄率高、社会资金相对宽裕,只有统筹政府、企业、事业单位和居民个人等各方力量,才能优化配置各类资源,全面加快社会领域补短板的进程。”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11月212025-07-06- 新京报讯记者陈琳)自9月以来,国内生猪、猪肉价格持续上涨。10月13日,北京新发地市场猪肉批发价为33元/公斤-36元/公斤。“批发平均价34.5元/公斤,这是今年以来的最高价,预计明天批发平均价将突2025-07-06
时隔两年半央行PSL重出江湖,逾1000亿元资金投向了哪里?
央行最新数据显示,9月,三大政策性银行抵押补充贷款PSL)期末余额环比增长1082亿元,为2020年3月以来首次出现增长。分析师表示,新增的PSL很可能被投向保交楼和基建投资,体现货币政策对重点领域乃2025-07-06代工钱难挣、无太大议价空间,力玄运动、三柏硕和康力源的漫漫归途
斑马消费新中产们早上去公园晨跑,白天在办公室的健身房撸铁,晚上下了班学刘畊宏跳《本草纲目》,睡觉前还不忘去KEEP打卡……“健身热”这把火,从日常生活,烧到了A股市场。、、之后,、康力源和力玄运动集体2025-07-06- 11月21日,中国银保监会江西监管局发布了一张罚单,剑指九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罚单显示,九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违法违规行为是:通过信托通道违规发放土地储备贷款;嵌套委托贷款或集合信托,资金用于购地2025-07-06
- 今天13日),发布消息,我国首个万吨级48K大丝束碳纤维工程第一套国产线在中国石化碳纤维产业基地生产出合格产品,产品性能媲美国外同级别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标志我国大丝束碳纤维从关键技术突破、2025-07-0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