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会建议任何人“转型”做直播和短视频
我再强调一遍:上面说的转型是“一般情况”,或者说“同等条件下的建议对比”。经常有人拿最简略、任何人最入门级的直播短视频,去跟最复杂、和短最高水平的视频公众号文章相比,从而得出“短视频成本不如图文高”的转型荒谬结论。这实在令我无法吐槽。建议我上面说的任何人,是直播拿入门级的图文跟入门级的视频比,拿专业化的和短图文跟专业化的视频比,后者成本一般远高于前者。视频大家应该不会有异议吧?转型 在短视频市场高度发达的今天,无论在哪个平台,建议想要依靠入门级的任何人、没有策划的、非工业化的视频去走红,可能性已经很低了。(我知道有人又会拿丁真这样的特例跟我杠,好吧,杠来杠去就习惯了。)做出一支像样的视频,无论用手机做还是用专业设备做,策划、文案、摄影、剪辑、包装环节是一个也不能少的,时间是要像流水一样花的,该学的东西是永远学不完的。 我们再做一个最乐观的假设:如果你以惊人的毅力,学会了短视频制作的方方面面,并且通过直播积累了个人粉丝基本盘,成为了某个平台的新晋KOC,接下来又如何呢?花了这么多显性和隐性成本捞足了流量,你肯定想尽快变现吧,毕竟只有变现才谈得上“转型成功”。遗憾的是,你多半要失望了。 2021年以来,整个互联网广告投放的盘子都在缩水,这一点从腾讯、阿里、百度和B站的财报就能看出来。直播及短视频广告的占比还在上升,但是增量多半去了直播带货——这就是如今几乎所有KOL都要试水一把带货的原因。至于传统的品牌广告,不但总量有限,而且进一步集中到了少数头部KOL身上。 上述道理不难理解:在广告预算高速成长的时候,泥沙俱下,广告主会乐意各种渠道、各种形式都多投一点,从而带给视频创作者大量机会;在广告预算缩水的情况下,广告主会集中投放少数经过验证的头部KOL,并且希望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那么问题来了,假设你“转型”做了短视频,你是有信心带货成功,还是有信心迅速成为深受广告主信赖的头部KOL? 如果上述两条你都做不到,那么我建议你放低对广告商单的预期,乃至做好一条商单也接不到的准备。在这种情况下,那么,留给你的变现途径主要是: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对话作业帮李锡凌:会在学习硬件高投入,但不会再亏本
- 国家组织药品的集采平均降价超过50%,累计节约3000亿元
- 人民银行发布2022年第二季度拒收人民币现金处罚情况
- 国家外汇管理局:外企利润用于再投资的比例处于较高水平
- 小米Q3研发支出同比增长25.7%,研发人员占比近半
- 合同原件丢失,兰州农商行四千万借款有去无回?二审反转了!
- 海优新材上半年净利预增超152% 光伏胶膜需求放量二季度稳步扩产
- 韩青瓦台将变身综合文化中心,计划未来5年投资4.8万亿韩元
- 期债有望再创年内新高
- 北溪1号涡轮机运送卡关,欧洲天然气供应又要生变?
- 药明康德:2022年全年收入增长目标上调至68%-72%
- 两家初创公司与SpaceX“抢饭碗”,将于2024年发射火星探测器
- 特斯拉降价、比亚迪涨价,新能源车市战况如何?
- 爱彼迎联合创始人将退出运营职务
- 优酷回应投屏收费:VIP会员权益不包含投屏
- 中国制造业就业人口占比近两成 浙江占比最高
- 汽车公司的世界杯之战:大众斥巨资“押注”七支球队,丰田没有赞助日本队
- 第四届西洽会开幕 助推西部经济高质量发展
- 南京玄奘寺供奉侵华日军战犯被整顿,寺中玄奘舍利曾遭日军掠夺
- 关于个人养老金制度试行城市 人社部有最新消息
- 搜索
-